福德正神福德正神或稱為「土地公」,民間也有稱「福德爺」、「伯公」、「大伯爺」,在郊野、墓地則慣用「后土」來稱呼。而土地公廟稱為「土地公廟仔」或「福德宮」,客家人則稱為「大伯公祠」或「福地」。 后土即為守墓之神,也是土地公。(2)據傳秦始皇築萬里長城,徵用天下壯丁,孟姜女的丈夫也因築城而死,孟姜女夫妻情深,翻山越嶺萬里尋夫,聞知丈夫已故,悲痛交集,淚灑長城以致城崩八百里,露出白骨無數,孟姜女難覓夫骨,忽見一老者,謂「你咬破手指,血滴白骨染血的就是妳丈夫的骨骸」果然尋到夫骨。 土地公在神靈系統中,是地方基層的行政裨,相當於現在的村里長,因此具有多種職能,其要保佑五殼豐登,六畜興旺,地方平安,百姓健康長壽,大的土地廟除主杞土地公外,尚有其部屬文判官、武判官來分擔土地公的業務,又有虎爺供其差遣支使。台灣的土地公,除在家堂設有神像或神位之外,每個聚落都有土地公的廟宇,通稱福德祠,土地公的地位雖低,但與民間生活最為密切,是民間最為普遍奉祀的神明,於每月初二、十六奉祀祭拜,而以農曆二月二日為其誕辰日。
福德正神,是天界中最基層的神職,管轄區域可大可小,或者僅及鄉鎮鄰里,因此荒郊野外,山上田邊,都可見到土地公廟。土地公為生前性情和善,具有高德義行,堪為後世典範者榮膺任之。中國自古以農立國,百姓與土地息息相關,有土斯有財,供應萬民生物,庶民得以生存,代代衍生不息,所以祭祀土地神之儀禮,歷數千年而不衰。 土地公是有福有德之正神,管理世間財富,受廣大民眾奉祀,因係一方神祇,影響人民生活深遠,故漸受各行各業祭拜,商人奉祀土地公為財神,在家中專設神位,希望生意興隆,招財進寶。凡是求財之人,誠心祈求,心術方正,虔誠待人,行事得宜,土地公便賜予財寶。自古以來迎接財神,在民間廣為流傳,隨著社會繁榮,物質需求迫切,祈望財神關愛,形成土地公香火鼎盛。
從前周朝有一位官名叫張福德,從小聰明又孝順;三十六歲時,當上總稅官,為官廉正,勤政愛民;一直活到一百零二歲。而他死後所接任的官吏,卻讓人民痛苦不堪,人民想到張福德為政之好,念念不忘,於是建廟祭祀,有一貧戶以四塊大石圍成石屋奉祀,過了不久,即由貧轉富,百姓都認為是神恩保佑,乃合資建廟並塑金身膜拜,取其名而尊為「福德正神」,故生意人常拜祂。 傳說二 周朝上大夫家裡的僕人張福德,他的主人到遠方當官,留下家中幼女,張福德帶著主人的幼女尋父,途中遇到大風雪,張福德脫衣保護她,自己卻凍死了。臨死時,空中出現了「南天門大仙福德正神」九字,成為忠僕之封號。上大夫感恩祂的忠誠,建廟奉祀,周武王並贈號「后土」,後世則稱為土地公。 傳說三: 秦始皇建築萬里長城,孟姜女之夫韓紀郎被捉去當工人,不幸死亡。孟姜女千里尋夫找不到,於是哭倒萬里長城,露出許多白骨,無法識別。有一老翁說:以妻血滴白骨,若白骨染血必為夫骨。但是很困難,如果找得到願為其守墓。孟姜女滴血尋找,終得夫骨,而老翁也守信用為其夫守墓,此為后土傳說由來。 傳說四: 依玉皇大帝之封官分職,福德正神乃掌管土地之神,而其在神界的地位並不高,反而更親近人間,雖然僅管轄一村里、或一鄰的範圍,職位相當於村、里、鄰長。據說,人死亡後,必須先到土地公廟報備,遞交死亡證明書,待下葬後,才到城隍爺處報到。土地公是老百姓的守護神。人們遇見任何問題,都會找上深入民間的土地公,祈求豐收、生意繁榮,在大興土木、建造樓房、橋樑、公路的開工破土時,也要祭拜土地公,期盼工程順利、人畜平安;就連治病、升官、轉職也找祂幫忙;臺灣的土地公特別多,所以有「田頭田尾土地公」的說法。 傳說五: 廣安村土地公廟原本四方各有一座,經濟發達後,由廟公發起村民集資重蓋,其中一間併到西邊這座廟來,裡面供奉三尊土地公。西邊靠近省道的土地公廟的旁邊還蓋了一間供奉石頭公的廟,據說有村民夢見土地公告訴他田裡有物,醒後如夢中指示挖出石頭,果然上面出現「福德正神」四字,於是建廟供奉至今,牆上碑文記載石頭公的歷史「民國農曆71年2月2日福德正神顯聖降駕開口指示,在田中央土崙有一粒石頭公臨駕俸在松投下供善男信女參拜。此石頭公挖出土發現刻有四字福德正神,石頭公古人創造至71年有108年前歷史光緒元年。民國七十一年二月二日建造,民國七十七年八月吉日修建」。廟旁的榕樹少說也有百年歷史了,真是廣安村的寶貝古蹟。
|